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,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,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,欧美人成精品网站播放

    <sup id="viwo8"></sup>

  1. <sup id="viwo8"></sup>
    設為主頁 加入收藏

    三節(jié)褲腰帶的故事

    編輯:皮家璇 發(fā)表時間:2025-08-29 16:52 來源:三湘風紀

      走進湖南省寧遠縣樂天宇生平事跡陳列館,一條用舊布條縫了3節(jié)的褲腰帶映入眼簾,向每一位前來參觀的人講述著那段艱苦而又輝煌的歷史,訴說著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儉樸為公、無私奉獻的故事。

      樂天宇,寧遠縣舜陵鎮(zhèn)麻池塘村人,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,無產階級革命家,也是我國杰出的農林生物學家、教育家和科學家。1939年冬,樂天宇踏上延安之路。當時抗戰(zhàn)處于戰(zhàn)略相持階段,黨中央號召邊區(qū)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,樂天宇被分配到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建設廳工作。

      1940年6月,樂天宇一行6人經過47天的實地考察,形成《陜甘寧邊區(qū)森林考察報告》。報告特別提到,離延安東南80華里的一塊爛泥洼(即南泥灣),那里水源豐足、土質肥沃,面積寬廣、荒無人煙,極具開墾價值。朱德總司令獲知此情后,經三次現場勘察,決心調三五九旅進駐,一面開荒種糧,一面訓練部隊,最終將南泥灣變成了“陜北好江南”。

      1980年10月,79歲的樂天宇帶著平反時補發(fā)的5萬元工資,從北京回到家鄉(xiāng),借用殘破不堪的舜廟和九嶷山公社農業(yè)中學舊木房,自費創(chuàng)辦新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——九嶷山學院。1981年9月1日,“九嶷山學院”開學,招收文史系、農林系、醫(yī)學系100多名新生??h鄉(xiāng)領導要來祝賀,樂天宇拒絕了:“不搞形式主義。開學就講課,第一堂課我來講,算是開學典禮吧。”

      舜帝陵午門前,樂天宇佝僂著身子作開學致辭,一字一句扣人心弦?!熬裴谏綄W院今天開學了,我們自費求學,不包分配,打破鐵飯碗。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,自學成才。想學本事的,我們隨時歡迎,如果為要一張文憑而來,請明天離開九嶷山學院。我們的校訓是‘貴自學、敦品德、勤琢磨、愛勞動’?!?/span>

      “占廟辦學”不是長久之計,不利于學院未來的發(fā)展。1982年下學期,樂天宇決定自力更生擴建學院。他說:“山里有沙石、木料,紅磚我們自己燒。我們還有一樣,就是延安精神!”在樂天宇的帶領下,九嶷山學院的師生們秉持著延安精神,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。他們自己動手燒制紅磚,從山里搬運沙石和木料,一磚一瓦地擴建著學院。盡管條件艱苦,但師生們的熱情和信念從未減退。

      隨著學院的不斷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學生慕名而來。樂天宇深知教育質量的重要性,他不僅親自授課,還四處邀請知名學者和專家來校講學。在他的努力下,九嶷山學院逐漸建立起了一支優(yōu)秀的師資隊伍,開設的專業(yè)也日益豐富。

      然而,辦學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。資金短缺始終是困擾學院發(fā)展的一大難題。有人提出增加學雜費,樂天宇堅決不同意,他把每月360元的退休工資,除留下60元作為生活費外,剩余的全部用作學校的辦公費用和師生的生活補貼。樂天宇為了節(jié)省開支,想盡了各種辦法。他帶領師生們在校園里開辟了菜園,種植蔬菜,以減少食品采購的費用。同時,他還積極尋求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,寫信給曾經的戰(zhàn)友、同學以及一些熱心教育事業(yè)的人士,希望他們能為學院捐款捐物。

     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,樂天宇一直保持“儉省節(jié)存”。學校廚房丟掉的菜葉,他都撿回來煮著吃,賽冬臘月仍穿著舊棉衣和破膠鞋,那條縫了三節(jié)的褲腰帶,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樂天宇雖然生活儉樸,但他對學生卻關懷備至。有一次,一位學生生病住院,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醫(yī)療費。樂天宇得知后,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學生墊付了費用,并多次前往醫(yī)院看望。他還組織師生們?yōu)檫@位學生捐款,幫助他渡過了難關。

      在樂天宇的言傳身教下,九嶷山學院的學生們都養(yǎng)成了艱苦樸素、勤奮好學的優(yōu)良作風。他們不僅在學業(yè)上努力進取,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建設和各項公益活動。許多學生畢業(yè)后,憑借著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,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優(yōu)異的成績,為家鄉(xiāng)和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。 

      1984年7月15日,樂天宇因操勞過度,積勞成疾,與世長辭。他的離世讓九嶷山學院的師生們悲痛不已,他們紛紛來到樂天宇的靈前,緬懷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和革命家。樂天宇雖然離開了,但他留下的三節(jié)褲腰帶的故事,以及他所倡導的延安精神和“貴自學、敦品德、勤琢磨、愛勞動”的校訓,卻永遠激勵著九嶷山學院的師生們不斷前行。(鄒方明 單明海)


  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
   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    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